【媒體聚焦】濟南時報|華光光電:掌握關鍵技術,推動傳統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拓展
一個人成長的理想狀態,是一路追光并成為光,為他人為社會發光發熱的過程。
作為一家光電子企業,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華光光電)在成立之初就肩負研發國產激光器關鍵元器件的使命。23年來它是追光者,突破一個個關鍵技術,填補國內空白;它也是發光者,不僅在產業鏈上游照亮著激光產業的發展,更以激光技術推動我國傳統制造業向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的價值鏈高端拓展,推動智能傳感、醫美健康等行業的革命性技術進步。
?。┳灾鲃撔拢簭臒o到有,從有到優
上世紀九十年代,國際上計算機、通信、大容量存儲技術的發展成為潮流,但是國內涉足光電子芯片研究的機構并不多,產業化更是遠未形成。山東大學晶體材料研究所在蔣民華院士帶領下,對其中高亮度四元系紅黃光發光二極管等的研究走在了全國前列,這也奠定了華光光電的技術基礎。
華光光電成立于1999年,總部位于濟南,擁有濟南和濰坊兩大生產研發基地,主要產品有半導體激光器外延片、關鍵元器件、模組和應用產品,是國際上極少數具有研發實力、并能量產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關鍵元器件的公司之一。
“如果說在微電子領域我國已經落后了,在光電子領域我們必須奮起直追,完全有能力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從技術專家到公司董事長,從埋頭科研到每天面對形形色色的人與事,肖成峰能與專業人士深入探討激光器的技術難點,也能把這個專業領域向非專業人士講得明明白白。面對記者這樣的“小白”,他的話題從我們常見的激光筆開始:“2001年,我們生產出中國歷史上第一只激光器。在這之前,激光關鍵器件完全依賴進口,激光筆里面的芯片1000塊錢一只,我們的產品上市后,2004年左右就降到了十塊錢,現在是一塊錢。一支普通激光筆的價格也從20年前的1500元降到了如今的十元左右。”
2005年以后華光光電開始規?;a,從開始的5W激光器,到2008年就達到10W,從中小功率到大功率一步步研發投產,應用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剛起步的時候主要在工具和消費領域,從激光筆開始,2008年以后向醫美領域、建筑領域、舞臺燈光等領域拓展。“從用戶需求出發,很多應用是我們和用戶一起討論出來的,到2016年,激光器大規模生產。”肖成峰說,“推動國內激光器產品創新研發”是華光光電的初心和使命,這條路注定艱辛,但每一名員工心中都充滿自豪感,干勁十足。
?。┢髽I發展:專精特新,逆市增長
2022年,厚積薄發的華光光電受到更多關注。6月,由華光光電牽頭組織的世界激光產業大會在濟南開幕,華光光電與固體激光國家重點實驗室簽署《共建固體激光技術重點實驗室項目》;7月,華光光電入選“山東省高端品牌培育企業”;8月,憑借在半導體激光器領域的領先技術、行業專業定位及發展潛力等優勢,華光光電獲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專精特新”企業是指專注關鍵業務,具有較高專業化生產和協作配套能力的企業;“小巨人”企業是在“專精特新”企業基礎上的佼佼者,是專注于細分市場,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成長性好,掌握關鍵技術的“排頭兵”企業。
專精特新為企業插上騰飛的翅膀。肖成峰2013年開始掌舵華光光電,在他的帶領下,2015年,華光光電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達到137%,2016年年營收過億,順利掛牌新三板,企業從“求生存”進入“求發展”階段,產銷量持續穩居國內行業領先。獲批山東省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高端激光裝備領域創新創業共同體鏈主企業、激光上游材料關鍵元器件領域唯一企業技術中心;申請專利600余項,其中在激光外延、關鍵元件重點領域占據企業界發明專利的三分之一多,“高可靠性瓦級660nm半導體激光器”等多項成果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近3年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項、國家標準3項。
作為國內首家半導體激光器關鍵元件規?;a企業,如今的華光光電,擁有國內規模較大的激光外延片、關鍵元件、器件、模組及應用產品一條龍生產線,產品從毫瓦級到千瓦級,波長覆蓋紫光波段到近紅外波段,年產激光外延片超5萬片,芯片6億粒,高功率激光器件1.5億瓦。
2020年以來,多種產業領域出現不同程度業績下滑,華光光電不僅未受影響,還連續實現較大幅度增長,令業界贊嘆不已。
?。╊^雁效應:產業融合,做大鏈條
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主要看其產品和服務、納稅多少,實現就業等,華光光電并未滿足于此。作為半導體激光產業鏈上游企業,而且激光器是激光產業鏈的關鍵,華光光電在產品技術創新研發、不斷優化的基礎上,非常重視生產管理各環節降耗增效,激光芯片等關鍵器件在品質不輸進口的前提下價格持續下行,助力產業鏈中下游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助力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
2019年,山東省政府首次提出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頭雁”華光光電牽頭成立的激光裝備創新創業共同體成為省內首批,并成立山東芯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共同體的主體運營機構,來自華光光電的秦鵬任總經理。他介紹,由共同體立項,華光光電與業內頂尖科研機構合作,圍繞產業鏈關鍵技術進行攻關,并快速形成訂單銷售,目前已完成技術交易額近億元。
“在共同體內,上下游產業鏈需求推動關鍵技術提升。”秦鵬舉例,芯光光電與山東大圖數控合作,于2022年4月份成立芯光大圖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瞄準產業鏈新市場方向——風冷手持激光焊接裝備,優勢互補,快速研發了1500W風冷式手持激光焊接裝備,目前已投產銷售。
共同體布局產業鏈重大項目,由華光光電與山東大學李術才院士團隊合作,開展激光裝置在大型盾構機上的應用,主要解決盾構機在地下巖體挖掘過程中效率低下及盾構組件易破損的問題。在挖掘過程中先用激光使巖石受熱變形,從而提高挖掘效率并降低組件的破損。目前已初步實現5000W功率輸出,可提高效率30%以上。
山東尤其濟南有著良好的激光產業基礎,共同體無疑成為行業發展的加速器。2021年,共同體激光產業產值突破150億元,實現激光新增產值近30億元。目前,激光產業園一期工程建設順利,35家企業意向入駐。由芯光光電牽頭,搭建了深圳雙招雙引平臺,已成功引進產業鏈優勢企業廣東宏石激光、深圳大族、武漢立德等,實現補鏈、強鏈。
?。V闊空間:一路追光,一路發光
近兩年,在不少企業感慨生意不好做時,肖成峰卻看到更多商機:“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國外疫情反復導致國外產品供貨的不確定性,也促進激光產業國產化進程不斷加速,給國內激光企業帶來更多機會。同時,國內大循環又進一步加速了中國激光產業鏈的優化升級,國內激光企業已經進入全面提質增效階段,中國激光產業能夠保持高速增長是必然趨勢。”
他同時道出國內商機背后的邏輯:一方面,激光加工對傳統加工的加速替代,使得激光設備市場規模迅速擴大,相比傳統機械加工,激光切割、焊接等工業加工能夠較好地解決不同材料的加工、成型和精煉等技術問題,正越來越多地取代傳統制造技術,重要性日益提升;另一方面,激光技術的日漸成熟,使其應用場景不斷擴寬,隨著精密激光制造和服務技術日益成熟,激光智能制造正從傳統的大型制造業向汽車輕量化、動力電池、OLED、消費電子脆性材料等精密加工制造行業拓展。
中國是芯片市場應用量最高的國家,但國產替代率仍然不足百分之十,“芯片荒”可能仍將持續很長時間。與此同時,美國GDP的50%與激光技術或者芯片產業的應用拓展相關,歐洲是30%,中國這一比例為10%-15%。
面對廣闊的發展空間,一路追光,一路發光,華光光電必將不斷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