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聚焦】大眾日報|華光光電: “一束光”照亮大產業
當前,山東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要求,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決扛起“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責任擔當,扎實開展各項工作。9月1日起,大眾日報及客戶端等新媒體平臺推出“走在前 開新局——來自第一線的奮斗報告”大型全媒體主題報道,挖掘全省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新型經營主體以及各行各業中的先進典型,展現山東勇擔使命、砥礪奮進的生動實踐,進一步凝聚起“走在前、開新局”的磅礴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今天刊發第十二組報道,聚焦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矢志追求創新,加強研發投入,華光光電——
“一束光”照亮大產業
□ 本報記者 段婷婷 王健
9月上旬,山東華光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封裝車間內,戰略產品部總經理李沛旭正帶領團隊對一款高功率激光器進行性能優化測試。“該產品2021年底已經小批量投入使用,不過還需通過持續研發,提升其性能。”李沛旭說,產品的形狀、焊料、加熱的溫度、壓力等指標差之毫厘,效果就會失之千里。
激光器是激光產業的核心。從衛星遙感、自動駕駛,到激光切割、測距,再到激光顯示、微創手術,都離不開激光器。
23年前,華光光電肩負研發國產激光器核心元器件的使命,走上自主創新之路。2001年,國內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商品化650納米、808納米產品在華光相繼下線,填補了國內半導體激光材料和芯片的技術空白。
華光這兩款激光器上市后,激光器的單價大幅降低,大大減少了下游企業使用成本,有力提高了國內激光產業的競爭力。”華光光電董事長肖成峰告訴記者,最開始很多廠家質疑國產激光器的性能,“我們挨個廠家去做試驗,漸漸打開了市場。”近十年,這兩款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始終保持在50%以上。
此后,光纖耦合激光器研發成功,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參與制定國內首個國際激光標準……華光光電發展為國內極少數擁有激光器材料生長、管芯制備、器件封裝及應用產品開發等完整產業鏈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功率從毫瓦級到千瓦級,波長覆蓋紫光波段到近紅外波段,部分產品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企業被認定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一個個技術成果,離不開長期不懈的技術研發,而創新之路往往布滿荊棘。
2018年,華光光電接到了一項重點研發任務后,迅速組建了20多人的科研團隊。3個月封閉研發出的第一代產品,卻被客戶反饋“光譜太寬、功率不足”。“我們又進行了長達半年的優化。”肖成峰說,當技術都達標后進行壽命和可靠性測試時,卻發生了產品炸管。
“我們將產品一點點拆解尋找原因,找了四五個月才發現,密閉箱設計不合理導致有雜質進入。”肖成峰感慨,高品質產品容不得一粒微塵,只有將產品做到極致,才能贏得市場。隨后,公司對車間凈化間進行多次升級。最終在2020年2月,產品成功下線,最終拿到價值幾千萬元的訂單。
對創新的極致追求,讓華光光電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并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核心科研隊伍,目前已為華光光電帶來600余項專利,占國內激光產業上游企業專利數的38%。
如今,立足山東產業優勢和未來產業發展,華光光電瞄準激光顯示、工業制造、通信、人工智能4個方向,組建技術團隊,展開技術培育。依托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山東省半導體激光器技術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華光光電正通過布局新技術、新產品,讓“一束光”照亮激光大產業。
News.
新聞資訊